貝多芬E大調鋼琴奏鳴曲op.109賞析(一)
“在描寫藝術的範圍中、詮釋者的領域中、甚至詮釋者的詮釋裏,無一能夠如此極緻的揭示這寧靜的美”——音樂評論教父約阿辛姆•凱瑟爾(Joachim Kaiser),唯獨此曲。
圖(1)貝多芬在維也納的街道散步
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藝術成就是如此的偉大,影響如此的深遠,就連著名作曲家兼鋼琴家李斯特的女婿漢斯•馮•彪羅--一個非常嚴謹的鋼琴家,都奉它為“鋼琴文獻的新約全書”;而“舊約”為巴赫的“平均律鍵盤曲集”。
前言
*在貝多芬的所有作品當中,沒有任何一種曲式,比鋼琴奏鳴曲更加能夠對他創作觀的發展,有如此代表性的概述,更深刻的體現他的作品風格。終其一生,貝多芬在作曲的時候,最先想到的總是鋼琴奏鳴曲,然後再轉向其他的曲式。
貝多芬的奏鳴曲顯然適合於沙龍的演奏,但并不僅限於此--它絕對不屬於小家子氣的範疇,它需要人們認真地、嚴謹的、耐心地學習。任何一個願意投入那麽多心思的人,必定會一直得到犒賞;他會持續不斷的得到新知和驚人的見解。總之,貝多芬奏鳴曲涉及的範圍甚廣,說它與當代的詩歌和哲學平起平坐,猶不為過1。
深受獨寵
看似格局玲瓏,實則胸襟寬廣。爲了它,貝多芬放下莊嚴大彌撒的寫作、停止手中的第九交響曲的創作;爲了它,貝多芬另闢蹊徑,創造了奏鳴曲嶄新的格局——它是貝多芬後期作品傳説中的三大之一,卻沒有較它前一首的“縋子鍵琴”奏鳴曲的龐大。它的戲劇性的波動較少,如歌的旋律與和聲都非常優美,蕭邦更稱這首曲子是“預想中的彩帶與美麗的圖飾”。除了首演,最先把它推廣給群衆的是李斯特。
不朽的情人
圖(2)貝多芬在創作莊嚴大彌撒的時候
緣起
1820年初,貝多芬應柏林出版商阿道夫•施雷辛爾(Adolf Schlesinger)的詢求,開始設計這首奏鳴曲;施雷辛爾的計劃是同時出版三首奏鳴曲。這時候的貝多芬,雙耳已聾、疾病纏身、經濟陷入困境。傳聞所説,此前費德里科•史達克(Friedrich Starke)曾請求貝多芬為他的鋼琴教科書貢獻數曲,後來刊印出來的是五首音樂小品——作品119號第7-11首。
貝多芬的對話錄中記載,四月,他曾經提及“一首新作的小品”;音樂史學家梅熱迪兹(William Meredith)推斷這與第一樂章的活潑樂段(Vivace)相似。另一方面,貝多芬的秘書弗蘭兹•奧利瓦(Franz Oliva)也曾建議貝多芬把這首“新作的小品”應用在施雷辛爾詢求的奏鳴曲曲首上。事實究竟如何,後世無法查證,二者究竟有沒有關聯,至今仍是史學家們爭論的課題。
圖(3)1820年9月貝多芬寫給出版商施雷辛爾的信
這首奏鳴曲究竟是完成於1820年秋或者1821年,也沒有結論;*但1821年的11月,奏鳴曲Op. 109終於出版了。此前,貝多芬完成了這首奏鳴曲的創作後,轉頭去繼續擱置的莊嚴大彌撒,而把答應施雷辛爾的其他兩首奏鳴曲忽略了。在經出版商的催促下, 貝多芬很快的便把其他兩首完成了,先後於次年的八、九月,和來年的二月出版2。
(待續。。。)
參考文獻:
www.baerenreiter.com/im-fokus/beethoven-2020/klaviermusik/hans-joachim-hinrichsen-beethovens-klaviersonaten/
*1 Hans-Joachim
Hinrichsen : Beethovens
Klaviersonaten
www.beethoven.de/en/work/view/5147079605223424/Sonata+for+piano+%28E+major%29+op.+109 *2
ttps://www.swr.de/swr2/musik-klassik/musikstueck-der-woche/ludwig-van-beethoven-klaviersonate-e-dur-op-109-100~_detailPage-1_-dc56264c3eed6f7453c3f263012a8308a11ab691.html
de.wikipedia.org/wiki/Klaviersonate_Nr._30_(Beethoven)
圖片來源:
www.beethoven.de/de/archive/list
圖1 Lazar
Binenbaum 繪畫
圖2
Joseph
Stieler 繪畫。這副畫是受布蘭塔諾夫婦委托而繪畫的,貝多芬的對話錄中詳細的記載,一向坐不住的他居然在畫家面前坐了四次!
圖3
“維也納1820年9月20日,貝多芬在信中承諾施雷辛爾儘快呈交三首鋼琴奏鳴曲op.109,110,111.
一首已經快完成了,另外兩首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創作中。”
根據評論,這是貝多芬慣用的推托之詞。早在6月底,貝多芬聲稱,奏鳴曲op.109已經完成了;出於信任,施雷辛爾當時也已把這首曲子的酬勞匯給他。